植被
- 2020年12月04日 21时35分
-
- 分享到
植被与草原
一、植被
林芝地区地域宽广,地形及水热条件各异,植被类型复杂,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直至高山寒带的各类植被,之间既呈水平地带分布,又有明显的垂直地带分布。其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山稀疏垫状植被,高山、亚高山草甸与灌丛草甸土植被,以云、冷杉为主的暗针叶林,以高山松、云南松为主的亮针叶林,西藏柏树林及巨柏疏林,以高山栎为主的硬叶常绿林,以杨、桦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林混交的亚热带阔叶林,热带山地常绿雨林与热带季雨林,河谷草甸、灌丛及灌丛草原等植被类型。
二、草地
林芝地区草地总面积3935.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2.91%,常见的草地植物有63科,240属,503种,其中可饲用植物有204属,411种。
(一)草地类型资源
境内草地类型较齐全,依照草地分类标准,天然草地可划分为8个草地类,11个亚类,32个草地组,62个草地型。另有林下草地、撂荒地和农田隙地三种附属草地,从资源和土地利用划分标准衡量,不属于草地范畴,但具有放牧、割草利用价值,具有较大载畜能力。
1、温性草原类
面积61.8万亩,可利用面积53.7万亩,分别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2.09%和1.90%,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米林县域以西(包括米林县西部及朗县全部)及尼洋河中上游工布江达西部的河谷两岸阶地、山麓和山坡地带,波密县东部也有少量分布。分布海拔因地而异,大致在3000~4100米范围,雅鲁藏布江中游在3000~3800米,尼洋河中上游在3400~4100米,帕隆藏布上游在3000~3600米。上与山地草甸类相接,下与暖性草丛类相连。分布地域常是森林破坏后的次生草地,涵养水分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草地植被稀疏,呈灰绿色景观。生长期6~7个月,常作冷季草场。该草地类分1个亚类,6个草地组,11个草地型。
2、暖性草丛类
是地带性草地类型,下与热性草丛类相接,上与温性草原类或山地草甸类相连。面积22.68万亩,可利用面积20.64万亩,分别为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0.77%和0.73%。主要分布在林芝县境内的尼洋河下游两岸,察隅河上游、怒江流域及其支流谷地有少量分布,海拔2500~3400米,最高3600米,多在阳坡山麓、洪积——冲积扇、高阶地以及低海拔山坡出现。草地植被以中生植物为主,多为草本层,且以禾木科为主。该草地类分1个亚类,2个草地组,3个草地型。
3、暖性灌草丛类
是地带性草地类型,与暖性草丛类分布在同一地带。面积57.70万亩,可利用面积53.16万亩,分别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1.95%和1.89%。多出现在阳坡的山麓部位。主要分布在米林县系境内雅鲁藏布江两岸,其次是察隅县怒江流域两岸,林芝、工布江达与波密县境内亦有少量分布。草地植物以中生的灌木为主体。由于该类草地接近村庄的山麓较多,冬春放牧强度较大,草地日趋退化,草质较差,产草量不高。该草地类下分1个亚类,2个草地组,6个草地型。
4、热性草丛类
面积13.99万亩,可利用面积13.64万亩,分别为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0.47%和0.48%。主要分布在墨脱、察隅县境内低海拔河谷,波密县易贡以下河谷亦有少量分布,海拔一般在2300米以下。上结暖性草丛类,属小决,零散次生草地,与农田、林地插花分布。草地生长期10个月以上,海拔低的地方,几乎无枯草期,四季均可放牧。常见牧草以禾本科为主,草层高于其他类,产草量高。该草地类下划1个亚类,3个草地组,7个草地型。
5、热性灌草丛类
系地带性草地,与热性草丛类分布在同一地带。面积41.78万亩,可利用面积39.73万亩,分别为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1.41%和1.40%。主要分布在察隅县怒江干热河谷,墨脱县境内亦有少量分布。前者气候干热,土壤为石灰性褐土;后者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土壤为黄壤。为热性草丛类,产草量最低的草地型。草地退化程度高。该草地类下划1个亚类,3个草地型。
6、低平地草甸类
属隐域性草甸类型,面积16.9万亩,可利用面积15.7万亩,只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0.57%和0.56%。分布在米林、林芝、工布江达、波密县境内4200米以下较开阔的河谷地带和河谷两岸阶地低洼处。草地水分条件好,地下水位高,土壤属草甸土,沼泽化草甸土。平均亩产可食鲜草346.1千克,为各类草地之冠。此类草地划分为2个亚类,3个草地组,4个草地型。
7、山地草甸型
面积151.3万亩,可利用面积146.3万亩,分别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5.12%和5.19%,为第二大草地类。分布在各县系中山及亚高山海拔3500—4400米地带,分布上限东南部较西部的低100~200米。上毗高寒草甸类,下邻暖性草丛类或温性草原类。其垂直分布范围与高山针叶林分布基本一致。境内多为温带向亚寒带过渡的湿润气候,土壤为棕壤和亚高山灌丛草甸上,牧草生长期5~7个月。植物种饱和度较大,层次明显,以中生植物为多。该类草地分为2个亚类,10个草地组,14个草地型。
8、高寒草甸类
分布广,面积大,是林芝地区主要草地类型。面积2587.7万亩,可利用面积2475.6万亩,分别占全地区草地良总面积、可利用面积的87.6%和87.8%。草地分布在林线以上,海拔4200~5300米上下的高山地带,上与高山垫状稀疏植被或冰雪相衔,下与山地草甸类相接。西部气候较为干燥,分布上限可到海拔5300米,部分可达5600米;草地处于山地亚寒带湿润气候区,适宜寒冷湿润的自然条件,植被低矮。土壤含水量30%以上,表层根系密集,耐牧性强,土层因此受到保护而不受侵蚀,且冬春寒冷、夏秋湿凉,牧草生长期90~120天,放牧期5个月左右。植被以嵩草分布广泛,植物种的饱和度不大,层次不明显。该草地下划2个亚类,5个草地组,14个草地型。
(二)草地类型分布
1、草地类型水平分布
地区南北纬度差3°7'24″,东西经度差6°35'25″,表现为南北水热条件差异大,水平气候具有一定差异,草地类型随纬度的水平分异较为明显;相比之下,同一纬度上的气候差异不大,湿润状况相似,东西草地类型相同。
2、草地类型垂直分布
地区境内高山遍布,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被具有相应的明显垂直差异,草地类型的垂直分异有三种不同表现。
(1)东南部垂直带谱
指察隅、墨脱两县,海拔150~2500米河谷地带为次生热性草丛类,水热条件好,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黄棕壤,牧草以白茅,蕨等8种植物为主;海拔2500~3700林下草地、撂荒地和农田隙地三种的河谷、山坡地带为次生暖性草丛类,常见植物有白刺花,画眉草等6种,降水相对减少,土壤为褐土,棕壤;海拔3700~4200米林间空地、荒山和河谷为次生山地草甸类,属森林砍伐后演替而成,与云冷杉针叶林处于同一垂直地带,水热条件好,土壤为棕壤,暗棕壤,牧草以林芝苔草等8种为主;海拔4100~4700米的高山为原生植被的高寒草甸类,气候寒湿,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常见植物有高山嵩草等3种。
(2)西部垂直带谱
指朗县、米林县城以西和工布江达县城以西。海拔3600米以下为温性草原类,气候干旱,土壤灰褐土,植被为森林破坏后次生演替而成,常见植物有白草等9种;海拔3600~4400米为山地草甸类,为次生植被,土壤为棕壤或暗棕壤,部分已转化为草甸土,气候温凉湿润,常见植物有早熟禾等4种;海拔4000~4400米分布有亚高山草甸,草甸因中生杂类草多,开花期外貌华丽,俗称“王花草塘”;海拔4400~5300米为高寒草甸类,气候、土壤、植被均与其他垂直带谱同一高度带相同,不同的是山顶冰雪较少,草地分布上限较东南部高,顶部多浑圆,利于牲畜放牧。
(3)北部垂直带谱
指林芝、波密及米林县系和工布江达县系东部地区,海拔3600米以下以画眉草等4种草为主的暖性草丛类,海拔3600~4200米为山地草甸类,海拔4200~4900米为高寒草甸类。在暖性草丛类下限(海拔2500米)以下河谷有小面积热性草丛类分布,在暖性草丛类上限(海拔3600米)以上的东部有温性草原类分布。
总之,高寒草甸类在西部分布上限最高海拔5300米,较北部高400米,较南部高500米,是由于海洋性冰川在东南部及北部十分发育的影响,冰雪线一般在海拔5000米左右,同时由于水热条件优越,原始森林密布,林线一般在海拔4200米左右,紧连高寒草甸类草地。因此亚高山草甸仅出现在西部垂直带谱上,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坡度平缓,地势浑圆,森林稀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