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2025年林芝市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巴宜区、工布江达县、察隅县、墨脱县相关负责人分别就本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据介绍,巴宜区区委、区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核心增长极的征程上,把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发展的终极目的,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群众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目标变成现实;群众生活实现新跨越,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还打造了1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书写了共同富裕的现实主义教材。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集中精力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绿色工业实现突破,建筑构件产业园产值达6.21亿元,纳税2360万元。通过规划的1238亩的现代绿色生态循环产业园开工在即。特色农牧业焕发生机。米瑞乡、布久乡、百巴镇的蔬菜水果、藏香猪等基地蓬勃发展。“林芝苹果”成功转化为国家地理标志,去年出口尼泊尔580吨,创汇60万美元。百巴经验在全区推广。文旅产业迸发活力,打造拉月西藏康养基地,助力我市世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小城Time”“巴宜人的周末”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赴上海等地的文旅推介会反响热烈。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51亿元、可比增长6.4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3万元大关。各项经济指标位列自治区第一梯队。
60年来,工布江达县坚持严守安全稳定底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在太昭村建成全区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展馆,巴朗村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坚持提质扩量优势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87亿元、较1965年翻了11番。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及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藏猪产业稳健发展,“工布江达藏猪”先后获得地理标识商标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年均产值达1.17亿元。坚持用心守护绿水青山,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近十年来,累计完成森林抚育13.78万亩、植树造林2.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27%;退(耕)牧还草9.13万亩;治理河道105.35公里。建成运营全市首个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投用全区首个大规模村级污水处理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示范县”等称号。坚持持续推进民生事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成47个高原和美乡村,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4个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568元,较1965年翻了近9番。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兴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帐篷党支部”模式获中组部推广,红色马帮宣讲队获评自治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60年来,察隅县县域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12亿元。行政村通车率达100%,6个乡(镇)全部接入国家电网,县城主城区、重点乡镇的5G网络全覆盖。猕猴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茶叶列入生态原产地保护名单。群众生产生活大幅改善。2024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万元。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农牧民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55所高海拔学校全部实现供暖,一大批文化体育设施建成并使用。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足额兑现,基本医保、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边境防线更加稳固。边境村公路通达率、通讯覆盖率均达100%。拓展“五共五固”军地结对共建内涵,打造沿边红色教育基地示范带。严格落实边境政策,确保边防巩固、边境安全、边民幸福。
近年来,墨脱县特色产业发展朝气蓬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攀升。2024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3.91亿元,带动群众增收3542.8万元。大力发展茶产业,建成茶园103个,面积1.9万亩,2021年以来累计带动群众增收4477.27万元。创新推动“茶叶+枇杷”茶果套种模式,林下经济金钗石斛示范基地,特色兰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相继建立。2024年墨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35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节节高升。基础设施实现质的跨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水、稳定电、高速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村村都有幼儿园,乡乡都有小学。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家门口的医疗保障更加有力。万千生灵在此繁衍生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全县重要水体水质优良率100%,森林覆盖率78.83%,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7种、植物144种,野生动植物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强边建设坚实有力,边境防线日益巩固。完成34个边境小康村建设、4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3个边境村镇建设,守土固边力量不断壮大。着力创建“爱我墨脱、守我边疆”党建品牌,落实“五共五固”工作要求,常态化组织军地联合巡边、共学共建活动,有效筑牢守土固边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