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动态

察隅县竹瓦根镇日东片区: “大党委”拧成一股绳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 2025年06月18日 10时38分
  • 分享到

2024年底,察隅县竹瓦根镇日东片区党委挂牌成立,这颗扎根牧区的“红色引擎”刚运行满半年,就把辖区里的村党支部、驻村干部、牧民党员群众全拧成了一股绳。如今在日东片区,牧民们常说:“党委搭台,大伙儿唱戏,现在办事儿不用东奔西走,家门口就能找着主心骨!”

织密组织网络,全域联动跑出“加速度”

突破产业条块和地域限制,过去各干各的发展壁垒被彻底打破,联系乡镇党建指导员、派出所所长、项目部负责人带着6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组成了“大党委”智囊团。建立健全片区党委议事决策制度,每周的联席会上,大伙儿围坐在一起掰着手指头算账:“国道219项目施工得给牧民留好牧道”“目若驿站得添上太阳能热水器,游客来了才留得住”。就这样,修路、建驿站、盖医疗站这些牧民念叨的20件大事,2个月内全部开工启动,基本实现矛盾纠纷“零上交”。尤其嘎乌牧场那条坑洼路,以前牛羊放牧得绕3小时远路,现在党委协调工程机械,半个月就把碎石路铺得平展展,牧民赶牛羊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了。

串起治理链条,跨村联治筑牢"安全网"

“片区党委-村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像张密实的网,把相邻村的治理力量全拢在一块儿。片区党委定期指导各村在社会治安、道路交通、防汛减灾等方面加强沟通,推动治理力量融合。眼看汛期要来了,组织各村干部带着党员背着铁锹挨家挨户转,深入全面检查道路、电线线路、水利设施等状况,入户走访200余人次,“卓玛大姐,你家老房后墙裂了缝,这两天得挪到村活动室暂住”他们拿红油漆在低洼地画上警示圈,带着挖掘机疏通河道里堵着的枯木。最让人感动的是排查路基时,党员弟迪连续三天蹲在塌方点守夜,拿手电筒照着过往车辆喊“慢点儿开”,及时成功排除7处安全隐患。现在牧民们都说:“只要看见红袖章在村口晃,我们心里就踏实得很!”

盘活医疗资源,同心联享暖了"牧民心"

在海拔3800米的日东片区,以前牧民感冒发烧都得开车跑100余公里去县城。片区党委谋划在前,积极与镇党委、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卫健委等部门对接,争取资金20万元,在目若村盖了亮堂的医疗服务站。调配专业医疗人才4名,配齐便携式B超机、心电图机、半自动体外除颤器等医疗设备,开设诊疗室、药房、治疗室等功能区域。那白大褂的医生护士还没入驻,牧民就扒着窗户瞅新鲜:“这心电图机跟电视似的,能照出心脏咋跳”“这除颤器可是救命的宝贝”。以后不光头疼脑热不用跑远,每月还有县医院专家来义诊,给牧民讲“高血压不能吃太咸”的道理。最贴心的是备了辆健康体检车,能开到牧场深处给放牧的老乡做B超,再也不用牵着牦牛翻山看医生了。

“大党委不是花架子,要把辖区内的力量全部调动起来,是要给牧民扛事儿的!”片区党委书记达瓦在各类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当前,日东片区党委协调组织群众参与服务保障国道219项目务工170余人次,累计增收200余万元。在片区党委的坚强引领下,日东牧区的发展曙光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阳,正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产业金的生动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奏响高寒牧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