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援藏工作

援藏路上践行医者仁心——记西藏林芝市朗县人民医院援藏医生陈然

  • 2021年01月21日 16时42分
  • 分享到

图为陈然工作时的场景 由林芝市朗县县委统战部提供

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援藏医护人员克服高寒缺氧、身体不适等困难积极开展危重病患救治的同时,“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让西藏医疗队伍实现了质的飞跃。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1+7”医院“打包移植”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1061项,联合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852项,取得技术突破1305项,填补刷新区域内医疗技术空白1541项。

时间就是生命 危急时刻他冲锋在前

“陈医生,有急救患者需要抢救……”近日,刚刚下班在家休息的林芝市朗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陈然,被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惊醒。接完电话,陈然马上赶到医院急诊科参与到患者救治工作中。从年初进藏在朗县人民医院工作的陈然,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参与抢救患者了,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从来不敢懈怠,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个信念:“时间就是生命,危急时刻必须冲锋在前,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

陈然介绍,当天抢救的患者因被落石砸伤,入院时已是神志不清,体检不能配合,颅内、鼻腔、口腔、耳道都有出血,左上臂骨折。患者情况危急,但朗县人民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像这样的重症病人只能转送到上级医院,可是,从朗县到林芝市区需要4小时左右的车程,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患者平安转送至林芝市人民医院,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时间就是生命,大家立即准备抢救设备,先将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下来!”陈然斩钉截铁地说。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带领全院医护人员井然有序地启动救治流程。

处理完这些,经检查,该患者在受伤前曾有进食,然而饱胃病人插管极易发生呕吐误吸,严重时可能会堵塞气道引起患者死亡。陈然马上嘱咐助手备好各种设备,与现场其他医生共同制定救治方案,之后快速且顺利地完成了气管插管。刚刚完成气管插管,还未来得及松一口气,患者气管导管里突然喷出鲜血,血水溅到一米之外的医生身上,在场医生无不大惊失色。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陈然临危不乱,及时稳定在场医生心神,立即着手处理掉患者气管中的血和分泌物,经过反复气道吸引和相关处理,确定患者呼吸音清晰,排除肺部外伤的情况后,才嘱咐助手为患者办理转院手续。

用生命守护生命 用医者仁心传递着大爱

将患者送达林芝市人民医院后,陪同医护人员给朗县人民医院打来电话称:“患者一路生命体征稳定,顺利转运。”当然,西藏还有很多像陈然一样的援藏医务人员,他们不分昼夜,时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医者仁心传递着大爱。每一次风雨兼程、深夜前行换来的成功救治,往往让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种熬夜奔波所带来的劳累和疲倦,往往在这种欣喜面前被冲散得一干二净。

留下一批扎根当地“带不走、留得住”的医疗人才,是“组团式”援藏的主要目标之一。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与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从启动伊始就一改以往的“输血式”人才支援为“造血式”人才培养。

据悉,通过全面实施“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机制,目前共帮带720多个医疗团队2000多名本地人员,培养地市及以上医院医疗骨干近1800名、帮带培养县级医院骨干2200人次,引进医务人员820多人,引进人才规模超过了“组团式”援藏之前的20年总和。

各医院充分借助包科医院的资源优势,提升技术水平。拉萨市人民医院培养医务人员独立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断指再植手术等新技术的能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以数字化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为重点,不断开展床旁远程会诊“小白”机器人试点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