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部门名称(公章):林芝市商务局
填报人姓名:李 垚
联系电话:18189949190
填报日期:2025.5.08
林芝市财政局制
2025年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整体概况
主要职能
1.起草商务领域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拟订全市商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区域经济合作、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
2.拟订全市国内贸易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市场发展。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商业网点、商品市场(现货交易类)规划及商业体系建设工作。
3.负责推进全市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流通企业改革、 商贸服务业和社区商业发展,提出促进商贸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推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流通规范化和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4.负责推进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指导商业信用销售,建立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商贸企业交易行为,推动重要产品追溯机制建设。按规定权限对拍卖等特殊流通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5.组织实施全市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负责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统筹商务领域消费促进工作。按职责分工负责重要消费品(食糖除外)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工作。按有关规定对成品油流通进行监督管理。拟订全市酒类、药品流通发展规划和制度,对酒类、药品流通发展进行指导。
6.研究提出推进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全市商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7.执行国家制定的进出口商品、加工贸易管理办法和进出口管理商品、技术目录。指导全市贸易促进活动和外贸促进工作。贯彻执行国家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推动进出口品牌建设。组织实施国家拟订的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指导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
8.贯彻执行国家对外技术贸易、进出口管制以及鼓励技术和成套设备进出口的贸易政策。按规定权限,推进进出口贸易规范化与便利化工作。依法监督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国家限制出口技术工作。
9.会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家促进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规划,牵头拟订全市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
10.配合上级商务部门调查国(境)外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的歧视性贸易政策、法律法规及做法,组织实施全市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工作。指导、协调出口产品贸易摩擦应对和进口产品贸易救济申诉工作。跟踪调查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对全市相关产业的影响。贯彻执行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机制。
11.按规定权限开展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工作。指导规范全市对外招商引资活动。指导经济技术开发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有关工作。指导管理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工作。
12.负责全市商务领域会展业促进与管理工作。
13.按规定权限负责全市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执行国家有关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政策。依法监督管理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含公民出境就业)等。指导外派劳务和境外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和政策。
14.执行上级商务部门对外援助计划和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
15.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的口岸工作政策,负责全市口岸建设和管理相关工作。
16.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7.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部门机构设置情况
林芝市商务局设6个内设机构(正科级)分别为:
1.办公室(政工人事科)
2.消费促进科
3.市场体系建设科
4.商贸服务管理科
5.电子商务科
6.对外经贸管理科
林芝市商务局设参公机构2个:
1.供销合作社(副县级)下设发展科(副科级)1个
2.商务信息与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正科级)1个
林芝市商务局设事业机构1个: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不定级)
人员编制构成等基本情况
1.市商务局行政编制11名,其中领导职数5名,科级领导职数6名。
2.供销合作社(副县级)下设发展科(副科级)5名,商务信息与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正科级)5名。
3.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不定级)3名。
(二)年度总体工作和重点工作任务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位居全区第一。
----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42.2万元,同比增长573%。
2.工作开展情况及亮点
(一)社消零总额增长速度领跑全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商务部确定的“消费促进年”部署和自治区、林芝市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推动出台《林芝市2024年促进消费若干措施》,通过强化纳统企业培育,组织实施2024年“稳市场促旅游惠民生”、家电家具和交通工具下乡、17轮“幸福林芝·乐享生活”消费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活动,积极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2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0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位居全区第一。
(二)特色产品唱响外贸出口主角。紧盯外贸保稳提质和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任务,支持和帮助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林芝苹果、波密茶叶实现首次出口;推动2家对外投资企业分别在尼泊尔、澳门注册成立,实现林芝企业对外投资“零突破”;帮助奇正藏药完成全区首家藏药领域海关AEO高级企业认证;争取到2024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374万元(其中下达至米林市、朗县财政288万元),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和内外贸一体化建设项目。培育重点外贸企业19家。稳步推进吉太边贸点提档升级,推动《林芝航空口岸前期论证课题研究》分步实施。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42.2万元,同比增长573%。
(三)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经验成为林芝改革开放先行第一批可学习借鉴推广的改革经验。开展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工作,实现农村寄递物流全域快递服务覆盖率100%,此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批示并成为林芝改革开放先行第一批可学习借鉴推广的改革经验在全区推广。建立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长效机制,推动出台《林芝市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补贴工作方案》,巩固深化农村寄递物流成果。2024年“最后一公里”快转邮共42.95万件,同比增长17%,兑付补贴资金95.73万元。争取市财政180万元专项补贴资金试点开展农特产品“邮费减免”活动,共寄递农特产品4万余件,带动销售2000万元,助推本地农特产品“出林出藏”。支持电商企业发展,打造林芝首个农产品前置智能仓,实现线上销售额2377万元,助力农产品上行。2024年,全市寄递业务总量达1335.34万件,同比增长19.64%。扎实推进林芝市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工作。目前,正在推进项目风险评估和用地预审工作。
(四)商贸领域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发展。落实商务领域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再生资源、加油站、报废汽车拆解、餐饮燃气安全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推进成品油市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专项整治和餐饮领域“气改电”工作,商务领域安全生产持续向好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被评为“2024年度林芝市119先进集体”。
(五)商贸流通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制定印发《林芝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林芝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推动实施巴宜区便民商圈建设,抓好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工作,2024年共新建续建商务重点项目5个,全年完成投资2134.75万元。林芝电商协会、餐饮协会相继成立,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持续推进直播电商、农村电商新业态,组织参加全区首届直播电商大赛,实现销售额570余万元;成功举办2024年中华美食·西藏味道--创新与未来美食大赛林芝市预赛和“迎工布新年·品林芝美食”工布新年美食节活动,借助西藏好物“援藏30周年”--“雪域高原·宝藏多多”大型融媒体报道节目开展“林芝好物”推介,推动4家林芝企业7款产品上架拼多多平台开展持续销售。组织林芝企业参加深圳礼品展、海丝博览会等展会7场次,并在2024年中国(深圳)国际春季、秋季茶叶博览会和中华美食·西藏味道--创新与未来美食大赛自治区总决赛、全区首届直播电商大赛中均荣获“优秀组织奖”。
(六)供销社改革发展不断深化。通过林芝名优农特产品展销馆、“832”平台、南迦巴瓦高原龙舟友谊赛、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对口援藏协作推进会暨“高原农特产品走出去”展销对接活动等,加大农特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拓宽销售渠道,为供销社社有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展示展销平台。2024年,林芝绿优供销有限公司等4个市县两级社有企业、工布江达县朱拉松茸加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9个基层社实现经营收入6799.17万元。米林市供销社荣获“全国供销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七)党对商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一年来,市商务局党组坚决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意识形态责任,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压实压细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着力抓好市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领域政治生态持续向好;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建立班子成员包保机制,深入开展“三进三促”活动;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教育管理,为商务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荣获第二届自治区“记一等功”荣誉。
(三)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1.2024年部门整体年度预算收支情况
我局2024年收入为12172.82万元(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679万元、其它收入26.32万元),年初结转结余87.31万元,收入总计为12260.1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决算数比2023年总收入增加7568.6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61.33%;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决算数为2679万元,较上年增加2679万元,国有资本性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决算数0万元,较上年增减无变化。2024年总支出为12188.52万元,比2023年支出4613.81万元增加7574.71万元,增加164.17%。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24年增加了消费领域消费促进活动、林芝市集中采购和跨区域冷链配送项目、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补贴和农特产品减免邮费等相关的项目资金。年末结转结余71.61万元,为其它收入资金。
2.“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22024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22.2万元。2024年公务接待费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0%;2024年公务用车运行及维护费2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23%,增加原因为本年度几辆车都进行不同程度的维修,其它开支主要用于油料费和日常保养维修费等支出。
3.2024年度日常运行商品服务支出合计70.6万元,具体包括办公费10.57万元、水费0.52万元、电费10万元、邮电费0.93万元、取暖费7.09万元、物业管理费0.24万元、差旅费5.6万元、维修(护)费1.28万元、工会经费15.41万元、福利费0.11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2.6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6.3万元。
(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88.52万元,共支出资金12188.52万元。
2024年度的财政支出项目共6个,年度实现绩效目标项目共6个。6个项目资金使用均按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做到年初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日常有监督、结果有审核、资金使用与具体项目实施内容相符。
二、绩效自评结论
2024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面履行部门职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有力推动了林芝市商务工作平稳健康发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明确、绩效指标设置合理,资金到位及时,资金使用规范,相关管理制度齐全,按时完成了预定目标,项目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指标、达到预期效果。基本支出足额保障,支出控制措施得当,预、决算信息公开及时完整,资产管理使用规范有效。自评分数为87分,等级为良。
三、绩效自评分析
(一)履职效能
1.整体效能。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产出指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效益指标均已完成,部门预算资金支出率100%。
2.专项效能。
项目资金使用均按照项目管理相关制度执行,做到年初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日常有监督、结果有审核,资金使用与具体项目实施内容相符。
(二)管理效率
1.预算编制。
2024年预算编制符合部门职责及市委市政府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符合当年市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方案、通知和有关制度要求。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明确、绩效指标设置合理。
2.预算执行。
严格按照市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方案、通知和有关制度要求进行部门预算编制,资金到位及时,资金使用规范,财务管理合规。事项支出规范,资金管理、费用标准、支付符合有关制度规定,会计核算规范,规范执行会计核算制度。
3.信息公开。
部门预算公开按规定内容、在规定时限和范围内公开。绩效目标、绩效自评资料等将在网站公开。
4.绩效管理。
部门未单独出台绩效管理制度,但在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等体现了绩效管理要求。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编审、部门自评复核。及时反馈处理监控预警提醒信息、及时将重点评价整改情况反馈财政部门。
5.采购管理。
2024年未产生政府采购
6.资产管理。
2024年单位办公室面积和办公设备配置符合规定标准,按时进行资产盘点,部门(单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完整、准确,且资产账与财务账、资产实体相符,固定资产利用率90%以上。
7.运行成本。
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和“三公”经费支出,通过精简会议、规范公务接待、加强车辆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四、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预算编制缺乏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对项目实际需求、市场价格波动预估不够,导致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较大。二是部分项目绩效目标设定笼统、模糊,缺乏可量化指标,难以有效衡量项目实施效果。三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全面,侧重于资金支出合规性审查,对项目产出和效益的评估,难以准确反映资金使用的整体绩效。
原因分析:一是部分部门人员对绩效管理重视不够,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认为只要资金使用合规即可,忽视资金使用效益和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二是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缺乏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评价结果未能与预算安排、项目调整等有效挂钩,无法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三是对部门人员的绩效管理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人员对绩效管理政策、方法和工具了解不够,导致在预算编制、绩效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价等工作中存在困难。
改进措施:一是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通报,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督促责任科室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预算执行均衡有序。二是在项目申报和预算编制阶段,要求项目业务科室根据项目特点和预期成果,设定明确、具体、可量化的绩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对照绩效目标开展工作,确保目标实现。三是通过培训的方式,加强对部门人员的绩效管理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局绩效意识,营造良好的绩效管理氛围。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