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科学规划“十五五”时期对口支援工作,推动援藏项目精准落地、惠及民生,10月9日至10日,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林芝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林科聪率调研组先后深入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市,围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基层”,为新一轮援藏工作绘制兼具“广东特色”与“林芝需求”的施工蓝图。
9日上午,调研组先后赴百巴镇嘎吉村、更章乡娘萨村、更章乡林田综合体、八一镇公众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点和巴宜区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实地察看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配套发展情况,并与基层干部和村民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与实际成效。
林科聪指出,援藏项目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三岩搬迁群众,要聚焦“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一方面高标准推进搬迁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类设施符合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就业创业,让搬迁群众既“搬得出”更“过得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9日下午,调研组先后调研巴宜区民族非遗文化展馆项目、巴宜区小学综合楼改扩建项目、林芝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地,以及布久乡巴宜区“产学研检”蔬菜水果试验基地附属工程项目。调研组详细了解项目推进情况与发展需求,围绕文化传承保护、教育资源扩容、特色产业升级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结合巴宜区作为林芝市核心增长极的定位,林科聪对“十五五”援藏项目谋划提出五点要求:一要严格把握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项目谋划高效有序;二要强化科学设计与前瞻论证,统筹考虑功能布局与周边配套,提升项目整体效益;三要精准核定建设造价,坚持“花小钱办大事、花好钱办成事”,确保援藏资金用在“刀刃上”;四要聚焦乡村振兴主责主业,坚持运营前置,优先谋划能够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项目;五要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将援藏资金重点向学校硬件设施,教学条件改善倾斜,全面提升教育保障能力。他特别强调,要胸怀“国之大者”,统筹算好“经济账”“社会账”“生态账”“长远账”,努力把每个援藏项目都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民心工程”“优质工程”。
10日,林科聪率队赴米林市,围绕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民生支援、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专项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交流问询等方式,深入了解各领域发展需求与项目谋划情况,进一步优化“十五五”援藏规划细节。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调研组重点走访南伊沟景区与藏医药文化馆,详细了解景区品质提升思路与藏医药文化传承展示规划。结合米林市工作实际,林科聪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粤藏两地文旅资源联动,推动广东文旅企业与米林本地景区、文化馆开展深度合作,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与市场资源;二是挖掘自然生态与藏医药文化的融合点,开发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养旅居于一体的特色文旅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三是立足米林独特优势,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民生福祉是此次调研的核心重点之一。在扎西绕登镇多卡小集镇,调研组实地察看集中供水工程项目,详细询问项目建成后对改善群众饮水质量的作用,要求将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与维护长效运维机制,及时响应群众用水需求,确保每户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在羌纳镇小学,在听取学校整体提升建设项目汇报后,林科聪强调要结合当地教育发展实际与学生成长需求,优化硬件设施配置、完善功能教室建设,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此外,调研组还前往丹娘乡康布热村,调研重大项目保供水产养殖基地,关注其对保障本地水产品供应、促进群众增收的带动作用。林科聪指出,要引入先进养殖技术与管理经验,制定科学养殖标准,提升水产品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让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增收成果。
随后,调研组前往派镇,详细了解建筑垃圾转运站建设规划,并深入研究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林科聪强调,要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环保标准,高标准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项目运维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污染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切实守护好米林的绿水青山,为林芝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调研期间,调研组还深入米林市帮仲村、才召村、民族文化广场等基层一线,与当地干部、项目负责人深入交流,共同分析项目可行性、探讨实施路径,确保“十五五”援藏规划更符合米林实际、体现群众期盼。
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副领队雷东晖、黄忠光,规划项目办主任黄家伟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