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林芝要闻

民生供水无忧生态绿意盎然

来源:西藏林芝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16时12分 浏览量:
字号:【

在林芝,水利事业的发展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872处农村供水工程全面竣工,不仅让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双双实现100%全覆盖,还使35万余亩农田实现高效灌溉,53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域重披绿装。多年的水利攻坚,不仅让“饮水难”成为历史,还铺就了一条“水润民生、泽被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清晨,巴宜区米瑞乡通麦村村民达哇志玛拧开家中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她用流水清洗着蔬菜。她说,在20多年前难以想象的这种方便又舒适的画面,如今清澈的自来水早已流进村里的家家户户,成为日常起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去,由于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基础设施影响,传统供水方式既无法保障稳定供水,也难以实现水质净化,饮水安全长期得不到改善。如今,我市已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全覆盖,水质安全严格管控,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近年来,我们建成了872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的全覆盖,供水保障率达到了95.8%,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迎喜说。

“我们按照相关标准做了水样检测,如果检测不合格我们会及时处理,目前检测的水样都是合格的,可以保证民生用水安全。”西藏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组组长罗孝菁表示。

改变不止于饮水。在通麦村的玉米地里,村民扎西格勒正在查看农作物长势,他告诉记者,过去灌溉用水不仅费时费力,还经常出现不够用的情况,现在再也不用彻夜守候引水灌溉了。

“以前我们给田地浇水非常辛苦,要从很远的德木沟引水灌溉,需经过二十四小时分批灌溉,中途回不了家,现如今农田灌溉蓄水池建成后不用24小时守在田里,灌溉非常方便,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巴宜区通麦村村民扎西格勒说。

巴宜区通麦村的变化是我市农村供水工程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灌溉渠道达2500公里,使农田有效面积扩大至35余万亩,通过修筑梯田、建设拦沙坝等措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实施城乡堤防、中小河流治理等一大批防洪设施,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提高,并建立了河湖长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我市河湖管理。

“近年来我们建成了标准堤防护岸378公里,构建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河湖长体系,率先在全区推行了‘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的三长制机制,制定了涉河项目审批地方标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和妨碍行洪突出问题整治。近年来,我们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了53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了93.37%。”王迎喜介绍道。

从破解饮水、供水难题到筑牢堤防护岸,再到守护碧水青澜,我市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林芝市水利局将持续推进水利事业,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