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镌刻在嘎拉村口的“两山”理念,是村民公认的幸福密码。村里有270余亩的百年野生桃树,过去村民守着这块“桃花源”却不知道该如何致富。
巴宜区真巴村村委会副主任、宣传委员尼玛多吉说,“我们以前靠山吃山,收入非常低。”
随着“两山”理念的深入践行,嘎拉村开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花为媒,文旅搭台,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办民宿农家乐,开发骑马、工布响箭、藏装旅拍等民俗体验项目,还建设了观光采摘园,让游客在欣赏桃花美景的同时,能深入体验当地民俗文化,感受田园采摘的乐趣。
尼玛多吉说,“现在我们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过上了幸福生活。20年前,我们村的人均年收入就几千块钱,2024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12万元,翻了十倍。”
如今,嘎拉村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桃花第一村”,村里在发展“桃花经济”做好“旅游+”文章的同时,组建农牧民运输队,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全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中说,希望大家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份饱含深情的回信,成为嘎拉村全体村民感恩奋进的不竭动力。
巴宜区嘎拉自然村村民才旺曲珍说,“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我们都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感党恩,幸福不忘共产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米林市米林镇的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也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大力开展仿野生灵芝种植,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赋予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时代新内涵。
米林市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负责人措姆说,“由我们农场统一提供菌种,免费给老百姓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最后我们去收购老百姓的灵芝。”
“我主要负责种灵芝、采灵芝、清洁灵芝……工资一个月有6000元。”米林市扎西绕登镇加玛村村民阿果说。
2024年,米林市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干品灵芝产量达3.5万斤,产值达1005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5人,年吸纳农牧民务工就业110余人次。年带动增收达419.77万元,其中向7个村集体年分红107.91万元,向3个村集体年兑现土地租金51.86万元。
从嘎拉村蓬勃发展的生态旅游业,到米林市的仿野生林下资源种植产业,“两山”理念正在林芝的广阔天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十年来,林芝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世界级生态资源、特色农牧产业与深厚民族文化三大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高原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绿色经济增长点,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林芝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李振芳介绍到,我们打造巴松措5A级生态景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等生态旅游标杆项目,推动生态旅游全域发展;培育藏药材、高原水果等绿色品牌,生态农业附加值显著提升;科学开发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2022年巴宜区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全区率先出台林芝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办法,“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3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170余个生态类项目,年均落实生态岗位1.2万余个,(人均)增收3500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林芝市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推动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以一条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西藏贡献更多“林芝智慧”与“林芝经验”。